影片一開始,女主角瑪莉對尚在賴床的男友說:「機場賣的禮物都是狗屁,你不給你家的孩子買禮物,我去買。」敏感的觀眾大概已可隱約猜測出本片劇情走向。
    整部電影是以三個主角(美國.英國.法國)各自發展交互跳接,看到影片的三分之ㄧ時,開始好奇片尾如何讓三個遠在天邊的主角彼此發生連結,不知導演會如何來處理這個細節。
  男主角喬治一直認為通靈能力對他是一種詛咒,毀掉了他所有能過正常生活的機會,包括很重要的部分--愛情,烹飪課猜食物的情節拍的很經典,只是喬治仍難逃脫劃地自限的通靈框框,果然又重蹈覆轍,差點讓他回去重操宛如詛咒般的通靈舊業。

  以下有結局的詳細描述,衷心建議網友先觀賞完電影後再看下列文章

    影片最後的結局,網路上有許多撻罰之聲,或許網友們誤解了導演的意思。個人認為導演想拍的不是「一見鍾
情」,「國際書展」的情節設計也不唐突,在網路力量無遠弗屆的今天,觀眾們是否已逐漸淡忘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接觸的親密力量?   
    生活有時也會有奇妙的發展。喬治遠赴英國陰錯陽差到國際書展遇見了瑪莉(就結局而言其實「書展」的情節設計並不是本片重點),聽了瑪莉親身的解說(...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合理方式,來看待死亡及其之後,實可是任重而道遠...),也「看見」了她的奇遇(...是腦震盪的後遺症?還是有緣得見的來世光景?...),最終閱讀了瑪莉的書,從此喬治慢慢有了改變。凡事皆有一體兩面,端視你如何來看待及身體力行,在此瑪莉應給了喬治正面向上的力量。
    後來喬治幫小男孩馬克斯通靈,說完第一段話,馬克斯流淚不止求亡兄靈魂不要走,喬治又說:「好了,他回來了,又回來了,他說…如果你擔心自己一個人,別這樣,你不是一個人,因為他就是你,你就是他,同一個細胞,同一個人,永遠都是。」喬治這一段話也許是受了瑪莉的影響而開始做的改變吧(喬治開始給予他人正面向上的力量而不再只是做單純的通靈)。
    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說話的權利,可能會造成傷害別人的實話,有時可以選擇不
說;至於可以幫助別人的善意謊話,有時說說也是無妨呀。
    最後在咖啡廣場,喬治看見瑪莉翩然赴約而來,心中可謂百般掙扎,既期待又怕受傷害,不知是否該起身打招呼,而一股渴望自心中裊裊升起-「男女雙方十指交扣愉悅擁吻」,這股渴望終於讓喬治鼓起勇氣站起來打了招呼,此時電影配樂倏然由小提琴聲帶領進入了最高潮,喬治露出親切的笑容伸出手來與瑪莉握手(就像一般人正常的握手),也開始展開他渴望的全新生活。
    呼應瑪莉的書名(及英文片名)-HEREAFTER,我也衷心地祝福二位主角從此以後都可以心想事成。
   
 
picx_fhen4121241913.jpg 
 
烹飪課那位情投意合的女同學
 

picx_fhen4121241934.jpg 

國際書展巧遇小男孩馬克思

picx_fhen4121241940.jpg 

終於兩位主角相見--猜猜他們有握到手嗎?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長笛小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